Q&A
如果教室没有自动录播,是否可以安排专家进课堂听课填写观察表?
录像或进入课堂听课都是可以的。即使同行评议决定进入课堂观察,也强烈建议对观察的课次进行录像和上传,这样既可以在课程评估报告中提供回看,丰富教师教学反思和改进的信息,又可以为将来可能的复评、增值评估等场景提供数据保障。
同行评议的专家如何确定?
专家人选取决于评估的目的,一般教师自主申报参加评估的课程是由教学发展中心物色指定专家,院系委托评估是由院系指定专家。专家的构成建议由学科专家和教学专家二部分组成。所有专家在首次参加具体的课程评估工作之前,均需要接受关于课程评估的标准化方法与流程的培训(包括:评估工作的流程及要求,评估工具的开发原理、使用规则及结果解读等)。
同行评议的课次是参评教师指定还是专家随机听课?
取决于评估目的,如果侧重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或课程中更具展示度的教学环节,教师指定为宜;如果侧重还原课程真实教学质量或基于此进行总结性评价,由MATE平台随机或院系机构指定可能更合适。另外,为了削弱同行评议只针对一次课观察的偶然性影响,可以增加观察的课次数。
学生调查问卷是否需要实名填写?学生问卷和学生成绩匹配的作用?
学生调查问卷可以实名也可以匿名填写,需要在参评课程所归属的评估项目中由系统管理员配置。一般更追求学生数据信度或用于总结性评价场景的时候建议匿名;如果目的是为了将学生问卷数据与成绩、LMS学习记录等其他数据配对就需要实名,配对的目的是便于评估主体、课程教师等能够利用最终的评估数据来进行学习分析,做教学研究。
学生填写问卷的真实性如何保障?
学生问卷中设置有专门的校验题来对学生问卷信度进行控制,另外对于评估课程覆盖密度较高的评估场景(学生同时需要评很多门课程),有简版的学生问卷可供选用。
通过哪种方式让教师了解并积极参加MATE评估?
我们主要是通过与院系管理人员(教学院长)沟通推动服务,以满足院系的专业评估、课程质控体系构建等需求。院系直接推动课程教师参与评估。
对参评课程是否有要求?
参评课程没有学时上限制。因为学生问卷的信度需要班级规模不小于15人,如果班级规模过小,可能会放大“宽大效应(Leniency effect)”——学生给教师更高的分数。这种情况下建议更依赖同行评议的数据用作教学改进,不建议用于总结性评价场景。另外教学行为的观察是针对个人的教师,因此对于多位教师联合授课的课程,需要指定其中一位教师进行评估(教师自评、学生评教和同行评议都针对该教师进行反馈)或者拆分成多门课程进行评估(会增加学生问卷重复填答的强度)。
MATE评估项目有时间限制吗?
一般的话是以学期为单位的,项目起止时间根据评估的具体实施方案来定。所有的课程评估报告、项目评估报告都是在截止评估周期结束的时候生成。
教学发展中心、院系机构和课程参评教师在评估过程中的具体承担的工作是什么?
教学发展中心是全校范围内MATE评估服务的提供者和管理者,负责推动寻找学校内的评估需求,利用MATE平台来实施评估管理的相关工作(如:MATE平台的账号权限开通及操作指导),配合院系机构开展评估配套服务(如:教师参评宣讲、同行评议专家培训、项目评估报告的解读、课程评估报告解读等),获取所有参评课程的评估数据用作开展研究。院系机构是MATE评估的需求方、发起者和组织者,负责确认评估需求(遴选参评课程及教师),遴选和分配同行评议的专家人选,确保相关人员(教师、学生、同行专家)投入并完成评估任务。课程教师和学生参与评估的工作量是非常少的,只需填一份问卷。
在学校已完成的课程评估中,院系机构、教师的满意度如何?
截止2020年秋季学期,以院系定制参与MATE评估的学院已达到10个,评估结果很好地支撑了院系主导的课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并在教育部审核评估、学校考核评优等环节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院系的普遍认可。有多个学院在参加过一轮MATE后,再次选择对更多专业课程进行评估。我们为有意愿进一步解读评估报告的教师和院系提供了一对一咨询服务,也鼓励院系发展一些教学专家来向参评教师提供基于MATE评估报告的咨询服务。